合肥盛京精益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第三代生物陶技术清除核污染

编辑:合肥盛京精益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时间:2018/08/16
中化新网讯 “一项可快速、高效吸附、过滤核污染废水的第三代生物陶技术在我国研制成功,它不但可用于预防放射性物质碘-131及其他放射性碘同位素的扩散,而且可广泛应用于核事故应急、核废水处理、核设施防护、医疗放射性废水处理等。”4月20日,漯河市政府在郑州主办的核污水处理技术——催化生物陶项目落地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这一消息。这项重大高科技成果近期将在河南天源环保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投产。

这项国内首创的新技术由环境科学、化学、生物学、物理等科学家组成的跨学科团队研制成功。环境科学家董良杰介绍:“这种新材料名为催化生物陶,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陶瓷,也不同于传统的吸附材料。”利用这项新技术制造的颗粒是一种具有定向选择性功能的高效吸附材料,可以快速、简便、高效地吸附固定放射性物质碘-131和碘-125等碘放射性离子。这一技术的核心部分是在材料上实现定向、选择性吸附和固定功能。

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志勇博士向媒体公布: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4月14日的检测报告显示,将10克催化生物陶颗粒浸泡在含有12640贝克/升的放射性碘-131的核废水中20分钟,可以吸附固定高达99.97%的放射性物质碘-131。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测试人员和研究人员说:“这种材料对碘-131的吸附效率之高令人震惊。”

记者了解到,第一代生物陶技术于2004年在美国夏威夷大学研制成功,并在美国投入工业水处理应用;第二代生物陶技术于2008年研制成功并获得中国专利;第三代生物陶技术由我国环境科学家董良杰2010年在中国发明,并于当年申请了发明专利。3月11日,日本核灾难发生以来,由董良杰领军的跨学科研发团队在原有的技术积累基础上又进行了调整、更新和多方测试,终于在碘-131和碘-125等放射性碘同位素的定向吸附、固定上取得重大突破。